第5章 。一心做事业
66读书 www.66dushu.com,最快更新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!
提案失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会议室。林修远盯着投影仪上静止的ppt最后一页,耳边回荡着客户总监尖锐的批评声。
\这就是你们团队两周的成果?连基本的数据分析都能出错?\赵总把文件夹重重摔在桌上,\林总监,我们付高价不是来看这种业余水平的提案的!\
林修远的喉咙发紧。他清楚记得昨晚凌晨三点,自己一边修改这份提案,一边回复另一个客户的紧急邮件,同时还听着行业播客\提升效率\。屏幕右下角不断弹出的消息提醒像一群饥饿的鸟,啄食着他所剩无几的注意力。
\我很抱歉,这个错误确实不应该出现。\林修远强迫自己保持专业微笑,\我们会在明天上班前重新提交一份修正版。\
\不必了。\赵总站起身,\我们已经决定暂停与贵公司的合作。也许等你们能'专注'于一个项目时,我们再谈。\
\专注\这个词像一把小刀,精准地刺入林修远的自尊心。离开客户公司大楼时,五月的阳光刺得他眼睛发疼。手机震动起来,是公司cEo的来电。林修远深吸一口气,按下了接听键。
\修远,我刚收到消息。董事会很不满。\cEo的声音冷静得可怕,\你手上还有四个进行中的项目,我不希望再看到任何差错。明白吗?\
\明白,我会处理好。\
挂断电话,林修远没有回公司,而是漫无目的地走进了公司附近的公园。他在一张长椅上坐下,把脸埋进双手。三十五岁,广告公司最年轻的创意总监,曾经的金牌提案人——现在却因为一个愚蠢的数据错误面临职业生涯的危机。
\年轻人,这位置有人吗?\
沙哑的声音让林修远抬起头。一位约莫七十岁的老人站在他面前,手里拿着一个木制工具箱。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裤,灰白的头发整齐地梳向脑后,脸上的皱纹像是被岁月精心雕刻的作品。
\请便。\林修远往旁边挪了挪。
老人坐下后,从工具箱里取出一个未完成的小木盒和几件雕刻工具。他没有看林修远一眼,径自开始工作。凿子与木头接触发出规律的\咔咔\声,老人的动作精准而从容,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手中的木盒。
林修远不由自主地被吸引。在数字世界里摸爬滚打多年,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如此纯粹的手工创作。老人的每个动作都带着一种近乎禅意的专注,粗糙的手指灵活地引导着工具,木屑像金色的雪花般飘落。
\您在做什么?\二十分钟后,林修远忍不住问道。
老人这才抬起头,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。\一个首饰盒,给我孙女十六岁生日。\他举起半成品,\榫卯结构,没用一颗钉子。\
\真厉害。\林修远真诚地说,\现在很少有人会这种传统工艺了。\
\传统?\老人笑了,\不过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罢了。我姓王,做木匠五十二年了。\
\林修远,广告行业的。\他犹豫了一下,\其实,我今天刚搞砸了一个重要项目。\
老王停下手中的活计,认真地看着他。\因为什么?\
\我...同时处理太多事情了。\林修远苦笑,\现代社会不都这样吗?多任务处理,效率至上。\
老王摇摇头,继续雕刻。\一心不可二用。我师父教我的第一课就是:手上有凿子,心里就只能有木头。\
林修远皱起眉头。\但现代社会节奏这么快,不一心多用怎么跟得上?我有五个项目同时进行,每天上百封邮件,无数会议...\
\然后呢?\老王打断他,\你做的东西,自己满意吗?\
这个问题像一记闷棍击中林修远。他想起自己最近的作品——缺乏灵魂的拼凑物,靠花哨的视觉效果掩盖创意的贫乏。
\这是生存需要。\林修远辩解道,\我们行业竞争太激烈了。\
老王轻哼一声,从工具箱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木雕小鸟放在长椅上。\这是我二十年前做的。现在我的手已经不稳了,做不出这样的细节。\他顿了顿,\但至少,每件我做的东西,都倾注了全部的心力。\
林修远拿起木鸟,指尖能感受到每一处羽毛纹理的细腻。这小小的工艺品中蕴含着某种他在自己工作中久违的东西——纯粹的热爱与专注。
\王师傅,我理解您的意思,但现实是残酷的。\林修远放下木鸟,\如果我像您这样一次只做一件事,早就被行业淘汰了。\
老王收起工具,慢慢站起身。\年轻人,要不要去喝杯茶?我请客。公园东门有家不错的茶馆。\
林修远看了看手表,下午三点,本该是团队复盘会议的时间。但此刻,他莫名地想听听这位老木匠还会说些什么。
\好,谢谢。\
茶馆里弥漫着淡淡的茉莉花香。老王熟练地点了一壶龙井,等茶的时候,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木块和刻刀,继续雕刻起来。
\您真的无时无刻不在工作啊。\林修远忍不住说。
\这不是工作。\老王头也不抬,\是生活。\
茶上来后,老王终于放下刻刀。他倒茶的动作行云流水,仿佛一场小型仪式。\说说吧,你平时怎么'一心多用'的?\
林修远掏出手机,打开日程表。\比如现在,我本该在开项目复盘会,同时处理A客户的紧急修改,准备明天b项目的提案,还要抽空看c项目的初稿。\他苦笑着展示满满当当的日程,\晚上回家还得听行业课程,不然跟不上最新趋势。\
老王啜了一口茶,眉头紧锁。\你吃饭时看手机吗?\
\当然,不然怎么回邮件?\
\走路时呢?\
\听播客或者打电话会议。\
\和家人在一起时?\
林修远沉默了。他已经三个月没回父母家,和女友的约会也总是被工作打断。
老王叹了口气,从木盒里拿出一个做工粗糙的小木人。\这是我第一个作品,七岁时做的。歪歪扭扭,但师父说看到了'专注'。现在的人,眼睛盯着屏幕,耳朵听着耳机,手里打着字,以为这样效率高,其实什么都没做好。\
林修远感到一阵烦躁。\王师傅,我尊重您的传统观念,但现代社会就是这样的节奏。您知道我们行业最顶尖的人才怎么工作吗?他们可以一边视频会议,一边修改方案,同时处理三四个项目。\
\然后呢?他们快乐吗?\老王反问,\做出来的东西有灵魂吗?\
\这不是关于快乐,是生存!\林修远声音提高了几分,\您知道现在房价多高吗?知道养一个孩子要多少钱吗?不拼命工作,怎么在这个城市立足?\
茶馆里其他客人投来好奇的目光。老王不为所动,又倒了一杯茶。\我六五年开始学徒,一个月工资五块钱。结婚时连张像样的床都买不起,自己打的。\他指了指林修远手中的小木人,\但我做的每件东西,买的人都珍惜至今。为什么?因为我做的时候,心里只有它。\
\那时代已经过去了!\林修远放下茶杯,力道有些大,茶水溅到桌上,\现在讲究的是快速迭代,流量变现。一个方案花一个月精雕细琢?客户等不了,公司等不了,市场更等不了!\
老王静静地看着激动的林修远,突然问道:\你今天为什么坐在公园长椅上?\
这个问题像一盆冷水浇下来。林修远想起赵总失望的眼神,cEo冰冷的警告,还有那个因为自己分心而出错的关键数据。
\我...犯了个错误。\他低声承认。
\一心二用的结果。\老王点点头,\年轻人,我不是反对进步。但人脑不是电脑,不能同时高质量处理多件事。你所谓的多任务,不过是快速切换,每次切换都要消耗精力。\
林修远想说些什么反驳,却想起自己昨晚疲惫不堪却仍强迫工作到凌晨的状态,以及今早在提案时混乱的表述。
\试试看。\老王从木盒里拿出两个小木块和两把刻刀推给他,\同时雕刻这两个。\
林修远拿起工具,尝试同时操作。不到一分钟,左手的小刀就划伤了右手拇指。
\看到了吗?\老王递给他一张纸巾,\手尚且如此,何况心呢?\
林修远按压着伤口,疼痛让他清醒了几分。\但我的工作性质不同...\
\本质是一样的。\老王打断他,\你分给每件事的注意力越少,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。今天是一个数据,明天可能就是一个重大决策。\
两人的争论持续到黄昏。离开茶馆时,林修远的心情复杂。他无法完全接受老王的观点,却又无法否认其中的道理。
\谢谢您的茶。\林修远勉强笑了笑,\但我得回去处理危机了。\
老王从木盒里拿出那个小木人递给他。\留着吧。等你决定一次只做一件事时,再来找我。\
接下来的两周,林修远试图证明老王是错的。他更加拼命地工作,同时推进五个项目,每天只睡四小时,靠咖啡因维持清醒。手机、电脑、平板三屏联动,会议一个接一个,他甚至开始在健身房跑步时回复邮件。
然后,灾难再次降临。
在最重要的新客户提案会上,林修远因为前一晚同时准备三个方案而疲惫不堪。演示中途,他混淆了两个项目的数据,导致整个提案逻辑崩塌。客户当场取消了合作,这个价值千万的项目转瞬间化为泡影。
cEo的办公室里,林修远面对着职业生涯最严峻的时刻。
\修远,我很遗憾。\cEo的表情严肃,\董事会决定暂停你的总监职务。也许你需要一段时间...重新思考工作方式。\
走出公司大楼,林修远的第一反应是给老王打电话。令他惊讶的是,老人爽快地给了他家庭地址——一间位于老城区的小工作室。
工作室里弥漫着木头的清香。老王正在打磨一个大衣柜,看到林修远时,他放下砂纸,了然地笑了。
\又一心二用了?\
林修远颓然坐在工作凳上。\我被停职了。\他简单叙述了事情经过。
老王听完,递给他一块柚木板和一套基础工具。\试试看,就做一个简单的书签。记住,手上拿着凿子时,心里只能有木头。\
林修远接过工具,深吸一口气,尝试集中注意力在手中的木块上。前十分钟,他的思绪不断飘回工作危机,导致几次下刀失误。但渐渐地,木头的纹理,工具的触感,开始占据他的全部感官。
两小时后,一个粗糙但完整的小书签诞生了。林修远惊讶地发现,这段时间里,他没有一次想到工作上的麻烦,内心竟有种久违的平静。
\感觉如何?\老王问。
\很...特别。\林修远转动着书签,\虽然做得不好,但过程中我好像忘记了其他所有事。\
老王点点头,从架子上取下一本旧相册。\看看这个。\
相册里是老王几十年来的作品照片——精美的家具、细致的木雕、复杂的建筑模型。每张照片旁都标注着制作时长,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。
\我做每件东西时,都像世界只有它存在。\老王轻声说,\这不是慢,是专注。最终,时间会证明价值。\
林修远翻到最后一页,是一张泛黄的报纸剪报,报道老王获得\工艺大师\称号的消息,旁边列着他作品的拍卖价格——最便宜的一件也抵得上林修远半年工资。
\这...\林修远震惊地抬头。
\专注不是低效,相反,它是最高效的方式。\老王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\因为全心投入的成果,经得起时间考验。\
林修远突然明白了什么。他想起自己最成功的几个案例,恰恰是那些能够全身心投入的项目。而那些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完成的作品,虽然数量多,却鲜有真正出色的。
\王师傅,我想学习...学习如何专注。\他真诚地说。
老王微笑着拿出一个简单的木工练习计划。\从明天开始,每天上午来我这里两小时。记住,来的时候,把手机留在门外。\
离开工作室时,天已全黑。林修远站在老城区的石板路上,呼吸着夜晚清新的空气。手机里有二十七条未读消息和八通未接来电,但他第一次没有感到焦虑。
他想起老王的话:\一心一意不是放弃,而是选择。选择把有限的精力,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。\
林修远决定,明天开始,他要重新学习如何专注——不仅是对工作,更是对生活本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