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6读书

字:
关灯 护眼
66读书 > 大唐太子:开局硬刚李世民 > 第173章 此韩信破齐之策也,唐俭不足惜

第173章 此韩信破齐之策也,唐俭不足惜

66读书 www.66dushu.com,最快更新大唐太子:开局硬刚李世民!

想到此处,抬头看了看天空,又是一个渐落的夕阳。

大喝道:“全军,休整半天。”

一路飞驰,昼夜不停,三天后,李世民终于是回到长安城下。

他这一辈子,策马骑行何止万里,但岁月不饶人,这般星夜疾驰。

让他心神俱疲,浑身酸痛,伸了伸腰,强行打起精神。

因为如今局势,他要给众臣十足信心,因此不能让人看到他疲惫的一面,

长安城外,旌旗招展,甲士林立。

房玄龄、唐俭、马周等重臣早已率文武官员列队相迎,衣冠整肃,神情肃穆。

阳光照射下,寒光映日,更添几分威仪。

远处尘土渐起,蹄声如雷,众人皆神色一凝。

不消片刻,李世民策马而至,猛的一勒缰绳,战马人立而起,发出一阵嘶鸣。

“恭迎陛下!”

“恭迎陛下!”

所有人垂首、施礼齐声道。

李世民翻身下马,动作利落,一气呵成。

扫视一圈众臣,朗声道:“诸位不必多礼,随朕朝堂议事。”

言罢了众人闪出一条路了,李世民昂首阔步穿过人群。

经过连日修葺,大明宫虽未无金碧辉煌的盛景,却也一扫颓败之气,显露出几分庄严肃穆。

经过连日修缮,大明宫虽无金碧辉煌气象,但也比之前强多了。

两仪殿中,众臣分列两侧,紫袍朱衣,肃然而立

李世民端坐御坐,抚了抚嘴角胡须。

“卫国公怎么没来上朝?是病情还没好吗?”

这句话,含义可多了,一众大臣你看我,我看你,无人站出来搭话。

“嗯?”见无人回答,李世民露出一丝不悦之色。

“房玄龄,你和卫国公同朝为臣多年,就没关心一下他的病情吗?”

点到头上,自然要回答,而且这个问题房玄龄也没回避的必要,只是没想好说什么。

手持玉笏出列躬身道:“启禀陛下,卫国公一直闭门谢客,不许任何人探望,所以臣并不知道。”

李世民眉目舒展,唇边噙着一抹温润笑意,声音不疾不徐。

“呵呵,是这样吗?来人叫太医令甄权现在就去卫国公府上,朕,就在这等着。”

这话让众臣都明白李世民意思了,这是要重用李靖了。

想来也是合理,现在局势确实需要一位能扛鼎的统帅,帮李世民分担战场压力。

“诸位,说说吧,如今朝廷在河北道战局不利,应如何应对?”

马周整了整官袍,手持玉笏出列。

“陛下,苏定方虽兵败退守武牢关,但其兵败几乎无损,因此只要粮草能及时供应,臣相信定能扭转战局。”

李世民点了点头,表示赞同,只要有粮草,就河北道临时组建的军队,根本没什么威胁。

“莒国公,你说说朝廷需要多久能凑齐粮草,运至前线。”

唐俭现在整个人肉眼可见的瘦了不少,而且脸色也十分苍白。

毕竟只要一打仗,除了前线统军将领外,最累的就是户部尚书。

“陛下,粮草朝廷是有,但问题是漕运不通,短时间又无法筹措到足够驮马。”

李世民听到这话,明显不悦。

“如此还要坐视苏定方大军饿死在武牢关不成?”

唐俭赶忙摇头,躬身道:“陛下,臣不是这个意思。”

“武牢关后的洛阳,应还有半月存粮,臣意,可将存粮分一部分给苏定方,以换取运粮时间。”

洛阳乃是前朝都城,城防坚实,如武牢关失守,那洛阳就是第二道防线。

如将其粮草分出去一部分,万一武牢关有失,那敌军就会直接威胁关中。

不过这虽是一步险棋,同时也是一步好棋。

但如走这步棋,必须有人镇守陕东道。

不然朝廷最大威胁草原上的李承乾,万一出兵,继而攻破太原,便可绕路直袭洛阳,加上现在潼关空虚,局势可就不堪设想了。

李世民自然明白这些道理,但只要能让李靖前往张掖统军,而后进军草原,那李承乾断无余力出兵南下。

“莒国公,所言甚合朕心,就按此方略办吧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

看着回到座位上的唐俭,李世民一阵头疼。

李靖去张掖统军后,首要面临的也是粮草问题。

而且可不像武牢关这般容易,千里黄沙隔绝,粮道脆弱如丝。

需要唐俭在朝中昼夜筹措,分批次运送,同时还要和李靖互相通信,以能运到粮草多少决定进军方略,以保证大军不会陷无粮之危,

想到此处,他看向唐俭,眼中露出一丝愧疚之色。

让其配合李靖,确实太难为人了。

小半个时辰后,外面传来宦官尖细的声音。

“卫国公李靖到...。”

李世民抬手示意身旁小太监。

“请!”

过了会,李靖走进殿中,其一身青布长衫,脚踏布鞋,就单看着造型,还真有点大儒的感觉。

但其周身的英武之气,表明这人并不是一个文人。

见他进殿,李世民嘴角噙笑,语气有些揶揄。

“卫国公病这是好了?”

李靖是真不想掺和进皇族的内斗中,而且他这般年岁了,也只想安度晚年,为后人留一个富贵。

但李世民点名让甄权上府上看他的举动,让他明白躲是躲不掉了。

微微拱手,声音中气十足,没有丝毫病态。

“劳烦陛下关心,臣不过是一些旧疾,如今已经好了。”

“嗯,看样子也是好了。”

“这就好,朕意,让你前往张掖统军,你可有什么要求?”

李靖虽装病在家,但对局势还是知道一些的,明显如今粮草是个大问题。

没有任何推诿直道:“陛下,臣只有一个要求,必须十日内给大军筹集五万担粮草。”

李世民猜到他会有这个要求,神色稍微犹豫了一下,然后看向唐俭。

“莒国公,你可否全力配合卫国公?”说着叹了口气:“你们同为朕之肱骨,可要同气连枝啊。”

唐俭一直以来对李靖那是恨的不行,说实话也就是打不过,不然能拿着把刀去李靖府上和他拼个你死我活。

之所以如此深仇大恨,是因为当年唐俭奉旨出使突厥,其意在缓和关系。

但李靖却不顾其还在突厥营中,直接发动突袭,此战虽大获全胜。

唐俭虽然最后逃了出来,但他带着一起去的家族晚辈,几乎全死在突厥。

而且李靖说出一句差点没给他气死的话‘此韩信破齐之策也,唐俭不足惜’。

唐俭咬着后槽牙,脸上已经不是一般的愤怒,而是要吃人的感觉。

“陛下,臣想乞骸骨,归老林泉,还望恩准。”

他总管户部事宜八年,可以说全国上下有多少丁、田、粮都在他心里,短时间根本无法有人能顶替。

李世民叹了口气,他知道这个差事太为难人了,但现在根本没别的办法。

李靖、唐俭二人,他一个也不能弃之不用。

“莒国公,朕知道你有一颗忠君体国之心。”

“对了,朕记得你的次子唐蒙还没娶妻吧?如今还在闺中的公主,只要你看上,朕亲自为其主婚。”

这份恩典,可算不小,给足了面子。

唐俭神色有些挣扎,并不是心动儿子能娶公主,继而成为皇亲国戚。

而是在思考,如果自己不答应会怎么样。

其实无论如何,凭自己的功劳,又没犯过大错,李世民肯定不能拿自己怎么样。

但就怕会对整个唐氏家族不利。

他已经连累不少子侄丧命草原,如今断不能再让家族出事,不然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。

后槽牙都要咬碎了,整个殿中都是咯吱咯吱的声音。

“陛!下!臣,可以答应!”

“不过臣有个要求。”

见他松口,李世民不由心中大喜。

“但说无妨。”

唐俭转头直勾勾的盯着李靖,眼中都快冒火了。

“臣想让卫国公,去臣的子侄坟前祭拜!”

这要求真不算过分,李靖也没丝毫犹豫,果断点头。

“可以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