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3章 代替交税
66读书 www.66dushu.com,最快更新穿成老太太,开局带空间逃荒!
若是从根源上解决困难呢?
思来想去,李英兰还是选择了农耕,毕竟大天朝数千年文明,是无法脱离农耕的。
作为自古以来的农业大国,每一寸开垦的土地,可以喂饱一方水土的人。
她再也想不到其他,更适合安顿他们的办法。
李英兰的沉默,让原本兴奋的人们,心里那一丝希翼渐渐落下,恢复成了往日的愁苦。
“我就知道,我们这样的人,谁会接纳?”
不知是谁说了这句,令众人陷短暂的沉默。
紧接着是一片唉声叹气。
也有持相反意见的人,此时反驳道:“牛铁锤的媳妇昨儿亲口说,老太太是赵总兵的岳母。”
“既然大家都是军属,我不信老太太会不管我们的死活。”
有一些稍微年轻点的,厚着脸皮说。
“好些人从前是在赵总兵手底下当兵的,我们知道您家作坊用工人手有限,但老太太您可以优先考虑我们吗?”
李英兰为难的抿了抿唇瓣,她还在斟酌。
“走,回去了,别让人家为难。”
一名中年男人坐着木质轮椅,看起来像他们这里面的主心骨。
说完这番话,他独自推着轮椅,第一个转身准备离开。
李英兰真正定下决心,也是因为他刚才的那句话。
残障人坚强的维系自尊心,他们应该被尊重,被社会所接受,接受的最直接表现,便是有尊严的维持生计,不用再为钱,卑躬屈膝。
“大家静静,听我说两句。”
“首先我要感谢大家,你们愿意来到这里,就是看得起我,我也不想让你们失望。”
“但是作坊的情况,你们可能也有所耳闻了,我不能保证对每一位残障人士,面面俱到。”
李英兰说完,大部分人流露出了哀伤与失望。
“不过,大家别急,我也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。”
众人听了疑惑:“到底是什么办法?您快说来听听。”
真正要提到关键处,李英兰换上了一副严肃的表情。
“我想问问谁家有土地?有土地的人多吗?”
大家没懂,依然举手了。
他们虽然有土地,可是他们不方便耕种,再加上没有种粮,地就成了荒地,众人狐疑的看着老太太,在猜测她是不是想买土地。
李英兰没有人大家多等,直言。
“我想给大家一些种粮,你们回家把自己的地侍弄好,至于出产你们留着够吃就行,多余的想卖可以卖给军营,或者来找我。”
“我可以保证,大家种出来的粮食有地方换成钱,我也会持续给你们种粮,甚至其他的树苗、蔬菜苗,所有的苗种不收一文钱。”
“如果你们愿意试一试,明天就来赵府门口排队领取秧苗,如果你们不愿意,也可以到作坊来上工。”
李英兰感觉自己开出了丰厚的条件,可没见大家如之前一般兴奋。
有人吊着嗓门说:“种地不行啊,我们手脚不方便,只怕种出来的还不够交税,我们不敢。”
在青泥浦,一碰到土地问题,大家就发憷。
面对这些拒绝,她自然不好说杂交水稻可以保证出产,为了调高大家的积极性,李英兰道。
“我刚才也想过这个问题了,只要你们愿意回家务农,但凡有一个人交不够税,剩下的部分,我替你们交。”
“代替交税?”这番话引来了一片哗然。
青泥浦的赋税之重,在整个国家也是独一份的。
敢放出这句话,足以令大家活跃心思。
“老夫人真的愿意帮我们到这一步?”
推轮椅的中年男人,终于转过身来。
“当然,如果大家有疑虑,我们可以签订一份条约做保障,有效的保障你们的权益。”
“这……既然是赵总兵的岳母,这点信任我们还是有的。”那中年男人倏然的不好意思起来。
任谁也想不到,李英兰足够敞亮,他们倒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。
“好,明日一定拜访赵府。”那中年男人代替大家回复。
“好,我也静候各位。”李英兰目送他们离开。
等人群散开,她才终于看清楚,以她为中心的地方,不知何时,里三层外三层的抱着人老百姓。
他们大气都不敢喘,屏息凝神的聆听。
现在终于听到了一点结果,周围人像炸了锅似得追着李英兰问。
“我们家亲戚,也有一位因为战事坏了眼睛,他现在是没办法,日子过的苦,您看他的家眷如果种地,可以享受这个待遇吗?”
李英兰觉得这事儿,既然已经被大家关注了,不妨直接说清楚。
“只要是因为战事导致残障的人,有周围邻居作保,明日都可以来赵府领秧苗享受同等待遇。”
“哎呀,太好了!大喜事!大喜事!!!”
第一个冒头提问的人,得了满意的回答,其他人也像雨后春笋一样,接二连三的冒头问。
“我们家情况是……”
李英兰就站在作坊门口听了个七七八八,感觉他们颠来倒去的,就是那些已经说过的问题,她叹了一口气。
“我理解大家激动地心情,不过希望大家给我一点时间,我稍后会草拟一份告示,贴在赵府门口,认识字的自己看。不认字的有人给你们念。”
终于这些人才肯先离开。
“哎,好好好!我们就不耽误您了。”
李英兰现在是行一步都难,好不容易到了作坊内,把新的制约宣布了,大家按照新的制约来。
回家时,正门口围着等告示的,她趁人不注意,从侧门回家。
一篇洋洋洒洒的正经告示写完,念给殷平安听了一遍,他复述无误以后,这才让他张贴出去。
第二天,赵府门口人山人海。
李英兰现身的时候,引发了一阵不小的轰动。
其实,她昨日张贴的告示,已经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今日过来的人,一些是残障人士,一些则是来看热闹的。
宋云珠母女也身在其中。
坐在附近的茶摊,宋云珠看着那碍眼的老太太,冷淡的嘁了一声。
“她说大话的时候,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。”
姚菁菁蹙眉小声劝告:“娘,您出门前保证过,只看看不说话,您忘了?”
宋云珠又嘁了一声,无奈的闭上嘴,对着李英兰翻了一记白眼。